top of page

《一念無明》──「忠心者」的「哀歌」(***劇透慎入)

「其實係咪真係乜嘢都可以外判呢?」這是黃大海(曾志偉飾)與小兒子阿俊在長途電話的對話後的深沉一問。

躁鬱症患者黃世東(余文樂飾)因誤殺那位飽受痛症折騰的母親呂婉蓉(金燕玲飾),被判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。在康復出院、重投社會後,卻遇上各種各樣的的困難、掙扎與挑戰。一如導演黃進所講,盼望能藉著此片喚起社會對精神復康者的關注,事實上,情緒病已然是相當普遍的事情,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許有不少病患者,這確實一個我們難以逃避面對的問題。

筆者並非影評人,因此,本文不在於要做甚麼評論與推介。只是,在導演的一番心思的背後,筆者從電影中卻又看見另一個重要而值得我們思考的議題 ── 一位「忠心者」的「哀歌」。

阿東是一位「忠心到底」的孩子 ── 父親既是中港貨車司機,典型的一位「缺席」父親;這除了如大海所講,希望能夠「賺多啲」之外,更重要的是,減少與妻子婉蓉的相處,以逃避夫妻間的衝突。結果,故事中雖然沒有交待二人婚姻的下場,只是,這位父親最終甚至在家庭中是「消失」的。

弟弟阿俊自從放洋海外,畢業後留在美國、成家立室,根本沒有想過回家。

面對著患病的母親,即使不斷被其無理指責、忍受著她那份對現實絕望、無奈的控訴和哭鬧不停的情緒,並且母親那明顯對弟弟阿俊的滿心期待、對阿東卻抗拒呼喝,然而,阿東仍然忠心地照顧母親、沒有半點怨言,甚至為了母親的需要而與未婚妻Jenny(方皓文飾)鬧反,又辭去高職,以全心照顧母親,坦白說,影片其中好幾幕的確扣人心弦 ……

整套電影中,筆者最深刻的一番說話,就是大海與阿俊在長途電話中的對話,其中大海向阿俊坦言哥哥的狀況時,阿俊卻回應(大意而已):「我不能回來了,…… ,將哥哥送回精神病院,你(爸爸)既然有腳傷,不如也到老人院居住吧,錢並不是問題。」因而引發大海那深沉的一問。

阿東 ── 確實沒有將家人的需要「外判」;當父親離家、弟弟出走的日子裡,他委身於家庭、忠心於母親,可憐的這位「忠心者」卻落得如此光景。

心理學家Boszormenyi-Nagy(2014)指出,一個孩子要長大,就要回報父母養育之恩,以作為對父母所償還的一筆債;一般而言,「還債」的方式有兩個:第一,自己決心要成為好父母,將父母的養育之恩償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;第二,就是要對父母「永遠的忠心」,將全部情懷放在父母的情感困擾之中,成為一個長伴父母的孩子。

阿東,也許就是後者,毋怪乎,他「病」了!

李維榕(2012)指出,「婚姻失敗的夫婦,其實仍可以成功地當父母,只是他們被困在彼此的怨恨中,不但沒有盡父母的責任,反而往往由孩子保護他們。」

《一念無明》── 在「躁鬱症」以外,筆者彷彿聽到了一位家庭「忠心者」的悲鳴!

參考資料

Boszormenyi-Nagy, I. (2014). Invisbile Loyalties. New York, NY: Brunner/Mazel.

李維榕(2012),﹝家庭舞蹈系列(4):成長之舞﹞。台北:張老師文化。

bottom of page